6月,走进常州金源铜业有限公司的车间,伴随着轰隆声,一个身高24米、长100多米的“巨人”正在忙碌的工作,从车间西门“吃”进原材料——电解铜,经过多道工序,成品——Ø8mm低氧光亮铜杆在车间东门下生产线,然后进入包装环节。
这个产线,每隔一小时要“投喂”43吨原材料,平均一天能生产1000吨铜杆。
据统计,去年铜杆完成30.82万吨,缴税6000多万元。今年到5月底,金源铜业已经完成12.5万吨。目前,金源铜业依然满负荷在生产,订单充分,销售和利润相对平稳。
“2023年行业竞争惨烈,进入洗牌期,生产成本不断上升,加工费在下降,市场需求在下降。”据常州金源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爱军分析,当前行业产能严重过剩,产能是市场需求的近3倍,而且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市场。“无论行业如何变化,我们始终要站在行业的最高端。”
为了产品质量一直保持中国第一,金源铜业对质量要求高。
“一卷铜杆9000多米,要拉到100多公里,客户考核我们的时候,并不是一次都不断线。”孙爱军解释,其他企业一个班工作的时间内可能断3次,但是金源铜业可能是两个班才断1次,或者是一个班才断1次。断线率低。
此外,产品的铜粉含量低。“我们的主要客户生产的是漆包线,在拉的过程中,不能产生太多铜粉,铜粉一多,涂漆上去,就容易毛糙。”
金源铜业的前身是国营常州冶炼厂。1994年国企改制,筹建了日资控股的金源铜业,1997年正式投产。
2017年金源铜业股权改革后,被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宝胜集团收购,此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。6年来营收增长50%,利润增长30%。
“当我们完成全年指标,又有一定的增长率之后,就给员工涨工资。”孙爱军说,收购6年,已经涨了4次工资,人均工资涨了1750多元。其中,主要向技术骨干、一线员工倾斜。新进来的员工工资不高,流失率较高,所以对年轻员工适度倾斜。
此外,年终奖根据利润增长,每年也上调,一线员工每年上调千元以上;企业还单独拿出5万元,对四个生产班组进行考核并奖励。
为保证今年利润继续增长,金源铜业从生产、采购、办公用品、废品等各个方面进行挖潜,每个部门有压降计划,人人降本增效。
“只有不断打胜仗的团队,才能凝聚人心,我们始终让员工有参与感、获得感,实现个人价值。”孙爱军说,这些年招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,正逐步成为企业骨干。
系统提示
暂未获得追溯平台使用权限,下载《追溯平台申请书》,填写企业信息盖章后上传,审核通过即可获得平台使用权限。